記者楊逸宏/台南報導
憂鬱症被WHO列為二十一世紀引起人類失能及早逝的第二名疾病,僅次於心血管疾病。社會局指出,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約二百六十二萬人,以最保守的「老年憂鬱症」盛行率約百分之十二來估計,國內至少有三十一萬老人罹患憂鬱症。市立仁愛之家關心老人,以憂鬱量表定期監測,並常舉辦團康活動以維護老人心理健康。
市立仁家表示,依據工作人員經驗,輕度憂鬱症通常不太明顯,有一些老人感到到挫折、鬱悶、心中不滿、看什麼都不順眼、憤怒、易發脾氣、失望等,而且自己無法控制情緒,都有可能是憂鬱症發作,工作人員會加以注意,並陪同就診。
此外,有一些老人平日喜歡從事的活動,例如看報、看電視、社交活動、宗教聚會等,如果變得意興闌珊或思想變遲鈍,也有可能是憂鬱症前兆,這些都必須注意,最好的方法就是與老人聊天、從旁觀察,如果有心一定可以發現端倪。
社會局社工說,依照社工們的經驗,老人因身體機能不如早年,長期患病下來容易產生憂鬱,社會新聞版面中常可看到「老人久病厭世」字眼,這與老人憂鬱症脫離不了關係。
社工指出,老人會面臨很多失落,例如:失去青春與健康、空巢、喪偶、家人朋友去世等,這一些失落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,因此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如果發現老人有疑似憂鬱的狀況,應由專業醫師介入診斷及治療。

E4FB4476B8F7472B
arrow
arrow

    dfgsg8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